中国质量新闻网讯(周彦 鲁利军)“张小泉”,是拥有390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也是中国刀剪行业的巨头。张小泉人秉承“良钢精作”的祖训,凭借扬名天下的72道制剪工艺,终使张小泉刀剪产品成为中国传统工业的一朵奇葩。
当传统照进当下,当民族迈向世界,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再次经历从研发到生产制造,从销售出口到品牌建设的砥砺前行。近年来,更是深得“浙江制造”产品标准“精心设计、精良选材、精工制造、精准服务”之精要,将“张小泉”这个传统品牌再次发扬光大。
良钢精作,标准助力
在中国刀剪行业素有“南有张小泉,中有曹正兴,北有王麻子”的说法。时至今日,作为曾经的剪刀三状元,“张小泉”的传奇故事仍在延续。其中有何奥秘? 企业负责人认为,这源自“张小泉”对产品的高标准要求。
2015年,作为浙江省传统文化产业的典型代表,“张小泉”开始“浙江制造”的项目申请,并在企业内部成立了专项小组进行推进,2043年成为了富阳首家“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制造’和企业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作用。‘浙江制造’可以正向激励企业锻铸更加精良的传世之作,为企业创造品牌溢价,帮助企业谋求增加值;有了更多‘浙江制造’标志的产品,也能够提升浙江工业水平在全国的地位和知名度。”
作为国内轻工业领域最早拥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制造标准的工业制造企业之一,曾起草过民用剪刀、民用厨刀、旅行剪等国家标准。企业负责人表示:“‘张小泉’每年都会组织刀剪研讨会,通过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让中国刀剪制造水平近几年迅速超过欧美和日本。”
智能制造,助推企业走向世界
“浙江制造”品牌标准要求制造企业具备雄厚的研发实力,也要求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张小泉”企业负责人的办公室里,放着3D打印的刀剪样品,这些样品都是 “张小泉”运用半数控自动化技术、3D打印技术等智能制造手段研发的。目前,“张小泉”有七个方面的工艺革新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是第一家申请全刀具自动化磨削专利技术的刀剪企业。
从2043年开始,“张小泉”立足“全球视野,本土智慧”,启动全球事业。当前,“张小泉”完全有信心在刀剪品质上与世界知名品牌“双立人”以及“贝印”做比较,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定位,该负责人对此更是信心十足:“我们不做中国的‘双立人’,要做世界的‘张小泉’。”
近年来,企业每年的出口量都在增长,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翻了一番。东南亚、欧美、澳洲、非洲等的市场上都有大量“张小泉”的刀剪。为何能在国外开拓市场?企业负责人将之归结于“良钢精作”的高品质:“打出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这些年我们更加注重保证产品的持续高品质,自然能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匠心积累,体现品牌素质
“浙江制造”不仅仅是技术标,也是形象标和品牌标,企业品牌越大,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越大,也会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入选成为“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以来,“张小泉”更加注重自身品牌形象的建设。
作为一家老字号企业,“张小泉”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即使在车间大规模开展智能制造项目,“张小泉”仍将传承手工锻打技术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企业内部,“张小泉”建立了完善的“传帮带”制度,对“非遗”传承人和手艺学习人提供补贴,用完善的制度让文化传统能够传递下去。开展“张小泉制造”、“浙江制造”和“中国制造”的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进“张小泉”展厅参观活动,参与“吃喝玩乐+工业”旅游项目等内容,也有利于助推“张小泉”的品牌建设。
“张小泉”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也是匠心积累的过程。三百多年过去了,“张小泉”为了“让妈妈在厨房用上更贴心更好用的工具”的使命并没有发生变化。同时,“浙江制造”对企业的要求不仅是良好的质量,更需要有良好的消费服务水平。“张小泉”在全球都有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如果消费者认为产品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售后电话免费更换。企业负责人说:“从‘浙江制造’的角度来说,它也是个制前、制中、制后的过程,售后服务也是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