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服务 无理由退货服务规范》(GB/T44904 - 2024)是一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24年10月26日经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归口管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起草,并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适用于采用非现场销售(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及现场销售方式购买商品的无理由退货服务。
2、背景
目前,我国对线上7天无理由退货已有法律规定,但线下退货却并未与之同步,存在“线上好退,线下难退”的问题,给线下消费者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虽倡议线下门店开展无理由退货活动,但由于“什么能退,怎么退,如何方便退”没有明确的标准,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并不容易。
商品范围:明确了不适用退货的商品类型,包括消费者定制商品、鲜活易腐的生鲜食品、已拆封的数字化商品(如音像制品、在线下载软件)、报纸期刊等时效性商品,以及销售时已明示的临保期商品或有瑕疵商品。同时,也规定了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可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的商品类型。
商品完好性:给出了更清晰的定义,消费者基于查验需要拆封包装,或进行合理调试(如试用电器功能),只要不影响商品原有品质、功能和外观,仍视为商品完好,可正常退货,同时退货商品需保持配件、标识齐全。
退货时限:标准未明确提及通用的退货时限,但目前线上有7天无理由退货的法律规定,可合理推测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参考相关规定。
4、经营者要求
非现场销售经营者:应建立退货商品检验和处理程序,不应擅自扩大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范围,对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应以显著方式进行标注,提示消费者在购买时进行确认。
现场销售经营者:需确定承诺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范围、退货有效期限、退货方式、退货流程等,并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进行展示,主动告知消费者。同时,商家需建立便捷的退货渠道,明确退货流程,并在收到退货商品后7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价款。退货运费原则上由消费者承担,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标准规定了具体的退货流程,详见GB/T44904 - 2024。
6、服务监督与评价
增设服务监督机制,鼓励消费者对退货服务进行评价,市场监管部门将定期抽查企业执行情况,推动服务质量提升。
7、意义和影响
保护消费者权益: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消费者获得感,尤其在实体店消费中增强后悔权保障,让消费者购物更放心。
规范市场秩序: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规范开展,减少消费纠纷,有助于构建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推动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
激发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市场的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