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密切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建立高质量标准体系
可以按照企业技术发展需求,围绕企业科研和工作布局,充分考虑先进技术发展趋势,构建动态管理的标准体系。由于新兴产业的标准体系较为复杂,涉及跨专业、跨层次、多组织、多方面协调的复杂性,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因此需要科学系统地进行研究,构建高质量的标准体系以作为基本保障。
企业标准体系通常以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为出发点,在法律立和运行标准体自章动定的发展方向和中心目标的指导下,通过标准化方法建立利运行标准体系,,发挥出标准化整体的功能和作用,达到最佳秩序和效益。GB/T13016一018《标准体《系构述原则和要求》规定构建标准体系的一般方法为:确定标准化方针目标、调查石第、分析整理、编制标准体系表和动态维护更新。企业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到标准体系内的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鼓励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规划和制定企业标准,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二、科学评估,梳理科技成果转化标准的需求
企业需要完善技术、专利、标准和产业的协同机制,梳理具有产业化能力的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及企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筛选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库,针对项目规划、项、实施、验收等各阶段形成的成果进行标准转化评估,找出可以转化为技术标准的科技成果,总结标准化需求。企业可根据标准体系,找出标准缺失情况,针对事关企业重大利益或者行业发展重点任务,制定企业技术标准化发展路线图,每年划定工作重点、明晰各方责任,并以内部工作要点的形式进行部署。有条件的企业,可围绕重点技术领域,探索运用标准化手段助推先导性、颠覆性技术的快速迭代,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质量专利挖掘和培育工作,加快先进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布局,抢占创新主动权。比如,新兴战略产业的大型企业,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光子芯片与器件、第六代移动通信、量子信息、颠覆性材料、纳米材料、基因与细胞技术、氢能与储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应将研制形成技术标准作为具有市场应用前景、产业目标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研究目标内容。
三、统筹资源,有序开展标准研制如新成果转换
按照标准化需求系统布局标准研制任务和标准试验验证工作,并协调好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技术标准,更新标准核心技术和关键指标,持续提升标准技术水平和质量。可依托重点科技计划专项等科研项目,将以基础技术为核心的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在重大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步部署标准研制,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可加强与标准化技术对口单位协作,积极提出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研制工作,通过标准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四、实施验证,进行评价与改进
企业标准试验验证通过后,可及时推动标准应用实施并进行监督,针对实施效果差的标准开展研究,必要时可设立科研项目,开展科技成果研究工作。其中,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大量的科研人员和丰富的科研资源,在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承担了大量国家、行业重点研发项目,产出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具有专业的标准化工作人员和成熟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标准化信息渠道畅通,能够参与各类标准化组织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标准化工作经验;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在科技创新和标准研制的同时能及时将技术与标准进行推广应用。因此,大型企业可联合上下游,探索标准产业化的新模式,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标准、自主核心技术标准产业化示范,带动行业标准化水平提升。通过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促进创新链、标准链和产业链融通提升。
转自:学习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