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中国人当国际标准召集人...
×

中国人当国际标准召集人

2025-02-25 14:54阅读数:159


 2025年02月20日 06:02 四川


  我国公民担任国际标准技术组织召集人,既是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国际话语权争夺的关键角色。我们要胜任这一职位,需要融合专业技术、国际规则理解与跨文化沟通能力。以下是基于国际标准化实践和中国专家经验的系统方法论:
一、角色定位:中立协调者而非国家代表。一是超越国界的中立性。ISO召集人核心职责是引导技术共识,而非代表本国立场。如黄文秀在制定驻车空调国际标准时,通过引入露营场景说服多国专家,而非直接强调中国市场需求。二是利益平衡机制。建立"技术+规则"双轨思维,既要掌握本国技术优势(如中国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又要遵循ISO协商一致原则。采用"议题切割法":将敏感技术问题分解为可独立讨论的子议题,例如将新能源标准拆解为安全、能效、回收等模块。
二、专业能力构建:从技术专家到规则制定者。一是技术纵深与标准预研。华为5G标准制定的经验表明,需提前3-5年布局技术路线图,建立专利与标准的映射关系。
宁德时代通过主导UN GTR 20电池安全标准,将中国测试方法固化为国际规则。二是国际标准化知识体系。精通ISO/IEC Directives等程序规则,掌握标准提案的"黄金窗口期"(如DIS阶段的关键修订机会)。学习ISO会议召集人工具包(ConvenorToolkit),熟悉文件管理、议程设置等实务操作。
三、沟通策略:技术外交的艺术。一是跨文化的说服技巧。建立技术类比库:如用欧美熟悉的房车场景解释中国驻车空调需求。采用三明治反馈法:对反对意见先肯定合理性,再提出数据支撑替代方案,最后寻求折中路径。二是国际人脉网络经营。定期参与IEC/ISO夏季学校、工作组会议等非正式交流场景,与关键国家专家建立信任关系。如黄文秀通过30年积累,在IECSC59L形成稳定的技术盟友圈。
四、资源整合:借力国家战略与产业生态。一是政策工具运用。对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申请国际标准突破专项等政策支持。利用科创板将国际标准制定纳入企业科创属性评价的激励机制。二是产学研协同作战。组建标准攻坚联合体,如腾讯联合347家机构制定数字医疗标准。建立标准预研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国际标准试验验证。五、风险防控:应对国际博弈的底线思维。一是技术主权保护。在开源标准中嵌入专利防御条款,如大疆在无人机标准中设置兼容性门槛。建立标准应急预案,对可能被政治化的技术条款准备替代方案。二是程序合规保障。严格遵守ISO/IPR政策,避免因专利披露不全导致标准被废止。采用"双轨记录系统":会议纪要同步留存技术讨论与程序合规证据链。

六、进阶路径:从召集人到规则塑造者。一是标准生态构建。主导成立ISO/IEC联合工作组,如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推动成立JTC1/SC418。创建"标准衍生体系":在核心标准外制定配套测试、认证指南,形成技术壁垒。二是建立标准动态维护机制。如深圳每季度更新智能制造标准。培养"标准传承梯队",通过ISO青年专家计划储备后续力量。黄文秀从翻译国际标准到执掌IEC分委会的历程证明,成功的召集人需要完成三重跃:一是技术权威。主导11项IEC国际标准。  二是规则智慧。用房车场景破解文化差异。三是战略韧性。千日夜攻克皮肤美容器具标准。当中国专家既能以硬核技术服人,又能以国际规则治事,方能真正实现从标准参与者到规则定义者的质变。这既是个人职业的升华,更是中国标准全球化的必由之路

转自: 学习标准化

登录|注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