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GB/Z 45152-2024《老龄化社会 基于社...
×

GB/Z 45152-2024《老龄化社会 基于社群的综合保健与照顾服务框架》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解读

2025-02-14 11:10阅读数:218


GB/Z 45152-2024《老龄化社会 基于社群的综合保健与照顾服务框架》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以下简称GB/Z 45152-2024国家标准)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并实施,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4)提出并归口、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等同采用IWA 18:2016“Framework for integrated community-based life-long health and care services in aged societies” 国际工作坊协议,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3年度“适老化专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





一、出台背景

我国是全球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24年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2.0%。我国老龄化程度和人口年龄结构已接近发达国家,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经济基础相比发达国家还较为薄弱,快速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对我国的财富储备、人口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等造成了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尽快实现从“以养(养老)为主”到“积极老龄化”的思想变革、体制变革、经济变革至关重要。

“积极老龄化”的概念于本世纪初写入联合国《马德里政治宣言》,是应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全球政策框架,认为老年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能量,是宝贵的社会资源。通过激发潜能,老年人不仅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亦可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一味地需要社会的照顾。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正式将积极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我国积极老龄化的物质准备、精神准备和制度准备并不充分,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社会劳动力供应不足,经济发展增速减缓,国家财富储备尚有缺口,社会稳定与人口安全面临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长期、共同、不可逆的趋势,实践证明,标准化是实现老龄化创新变革的重要技术手段。自2005年起,WHO、ISO、APEC、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际组织与国家,分别就老年人友好型城市、老年劳动力、认知症友好型环境、代际和谐社区、银发经济、长期照护体系等内容开展了标准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IWA 18:2016“Framework for integrated community-based life-long health and care services in aged societies”国际工作坊协议便诞生于上述背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GB/Z 45152-2024国家标准等同采标IWA 18:2016国际标准,将帮助我国快速转化、有效利用国际先进经验,将为我国积极老龄化的物质准备、精神准备和制度准备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与规制保障,为我国深入推进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平稳、高效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和劳动参与率、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保持代际和谐与社会活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支撑,从而确保中华民族世代永续发展、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技术框架

GB/Z 45152-2024国家标准共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原则与社会问题、总体服务框架、建议等内容,同时配有参考文献,核心技术框架与主要章节如表1所示:

表1:标准技术框架与主要章节一览表

三、核心内容

基于社群的综合保健与照顾服务的总体框架是GB/Z 45152-2024国家标准的核心技术内容,涵盖综合保健服务、综合照顾服务、社会基础设施3大模块,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基于社群的综合保健与照顾服务的总体框架


(一)综合保健服务

综合保健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健康筛查与指导服务、非专业的健康筛查与指导服务、专业人员提供的健康筛查与指导服务、健康数据计划、基于健康信息的健康指导服务、保健与照顾数据信托服务、健康筛查设备、健康促进服务、步行支持服务、睡眠照顾服务、运动/健身服务、餐饮及餐饮支持服务、口腔护理服务、美容服务、旅游服务、社会参与、持续就业、志愿活动/兼职工作、兴趣爱好、社群活动。

(二)综合照顾服务

综合照顾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独立辅助服务、用于照顾服务的福利设备、照顾/互动机器人、家用信息通信技术、排便照顾服务、如厕与洗浴服务、特定餐食及配送服务、生活支持服务(观察、咨询、家政等)、自理/康复辅助照顾服务、长期照顾服务、居家探访服务、日间照顾服务、短期托养服务、小规模多功能的居家照顾服务、长期照顾提供者或护理人员定期/长期探访。

(三)社会基础设施

社会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风险管理、保险服务(人寿保险、长期照顾保险)、金融服务、住房、城市规划与管理、社群协同、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交通运输服务、上门收派服务、家庭安防服务、反欺诈、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动力、社交服务、社群信息服务。

作者:侯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政府运行保障标准化研究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登录|注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