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世界“通用语言”和国际贸易“通行证”。
如何稳步扩大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嘉兴走出的路径是:插上人才与数字的“双翼”。
一直以来,其加快推进标准强市建设,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领域对标达标提升标准化试点,全面推进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以高标准引领数字经济领域企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
今年,当地新发布国际标准4项,累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1项,数量居全省第二,每百万人口先进标准数位列全省第一。
打造专业军团以标准构筑人才高地
要走上标准化“全球舞台”,人是核心要素之一。何以构筑“高地”、让标准化专业人才活力充分涌流?注重人才引育是嘉兴的鲜明导向。
当地积极推行企业标准总师制度,完善标准化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全力营造推动标准化人才干事创业的生态环境。同时,将标准化培训作为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的重要路径,每年培训超2000人次。
依托龙头企业和技术机构,其在机械装备、新型材料等重点领域组建了10个国际标准专家工作室,成立标准化专家服务团,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及顾问服务,打造“博士进厂入企”品牌,助企解决技术难题。
此间,在专家服务团指导下,当地一家企业制定了《吸光发热针织内衣》标准,据此生产的高性能、高品质发热内衣在市场上广受消费者青睐,创收超5亿元。
聚力提升产业链的全球参与度,嘉兴还积极构建人才交流机制,与欧盟驻华标准化专家项目组、英国标准协会上海分公司建立互联互通机制,协助企业参与标准国际化相关活动。今年,已举办标准国际化交流座谈会3场,参与企业超百家。
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专家20余人。
聚焦新兴产业以标准引领重大技术创新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标准与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的联动效应愈加凸显,以制定国际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产业竞争力提升成为应有之义。
锚定高端新兴产业,嘉兴持续发力——
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主导制定铁氧体磁心系列国际标准,打破美、日等国在该领域的长期技术垄断,推动了我国磁性材料企业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该企业还获批筹建全省首个相关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在新型磁电领域以科研攻关带动标准提升。现阶段,有两项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正在推进中。
以绿色标准引领低碳发展,秦山核电有限公司首创了一套完整的核电厂延寿安全评估标准体系,延寿评估方法和技术标准填补国内空白,安全评估方法及关键技术指标领先同类国际水平。
眼下,其拥有25项自主核心技术及21项国家发明专利,相关核心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国际奖3项,省部级奖8项。基于上述核心技术,秦山核电公司已牵头发布2项国际标准,新立项1项国际标准。
赋同量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超导电子器件与电路及其周边技术的产业化。早前,其参与制定了中国在超导电子学领域牵头发布的首个国际标准,这也是全球首个单光子探测器领域发布的国际标准,解决了超导单光子探测器的“卡脖子”问题。
该企业主导制定的《超导电子器件传感器和探测器通用规范》国家标准,则是首个超导器件类国家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家标准空白,为超导电子器件、传感器、探测器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锚定传统制造以标准助推产品“出海”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走出去”,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关键一招”。在嘉兴,不少传统制造企业“提质”“出海”的路上,标准已然成为一个关键词。
桐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纺织品合成纤维预取向丝(POY)动态热应力试验方法》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后,让预取向丝动态热应力试验的适用范围由涤纶扩展到包含锦纶、丙纶预取向丝。其不仅填补行业空白,还推动设备更新,助力仪器检测设备实现了“国产替代”。
由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纺织品合成纤维长丝变形丝卷缩性能试验方法》国际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和管理要求同样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传统制造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同时,标准国际化也为企业成功塑造了外贸竞争新优势。
今年,由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起草单位起草的《粽子》食品法典国际标准正式发布,粽子产品出口从此有标可依。这个端午季,中国食品企业的30多个粽子品种远销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同比增长18.5%。
无独有偶。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制定《家具床强度和耐久性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实现了中国家具领域国际标准制定“零的突破”。眼下,企业又成功立项一项新的国际标准。
继北京冬奥会成功“出圈”后,今年其产品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实现了“出海创牌”。上半年,企业实现净利润超8000万元。
素材来源 | 市场导报
转自:之江标准化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