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优 质量发展强 知产含量高
浙江宁波聚焦“三大高地”建设激发市场更大活力
本报讯 (何梦艺 记者 曹吉根)从近日召开的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获悉,2023年宁波市场监管工作将以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质量强市示范建设先行城市、知识产权保护标杆城市“三大高地”为目标,全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宁波将以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为牵引,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力争年末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36万户。将实施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打造“证照分离”2.0版,优化企业准入退出“一网服务”机制。将深化“多报合一”改革,推进实施“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改革和信用承诺全过程管理试点,同时结合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联系点、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等工作,完善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政策,精准助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
在让市场主体多起来的同时,还要促进主体质量强起来。2023年宁波将聚焦质量强市示范建设先行城市,出台新一轮“质优宁波”建设方案,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品牌战略计划,推进“四库三平台”建设,进一步构建高质量服务体系。计划全年新增“品字标”企业50家,新增和改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5项,新增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浙江制造”标准150项,新增“浙江制造”认证企业27家、国际证书6张。
围绕专精特新,提高经济发展知识产权含金量,2023年宁波将全面实施知识产权“13个全国率先”改革,开展高价值专利提升行动,激发市场活力。力争全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3万件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合理增长。加强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和商标注册清零行动。全市新增开放许可专利200件以上,实现知识产权交易金额1.5亿元、质押金额170亿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专利侵权行政裁决案件跨市域管辖、失信联合惩戒等工作机制,创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在民生领域,宁波将依托数字化改革成果,完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重点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在推动“甬有食安”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中建成养老机构“阳光厨房”120家,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60家以上。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