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省内动态 >> 镇海向“机器人”要效益 借自动化促转型...
×

镇海向“机器人”要效益 借自动化促转型

2017-08-28 16:30阅读数:2289

     通过工业投资“零地技改”和“机器换人”,寻求主导产业做精做优、存量挖潜,从而实现实体经济壮大、产业转型升级——这种观念已经深植镇海企业界。
    日前,宁波市工业强市办对各区县(市)2043年度工业投资和“机器换人”工作进行了综合考评,镇海区和江北区被评为优秀,参照省有关文件获得105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尽管面临短期资金投入大、工人技术匹配难等难题,今年上半年,镇海区工业投资、“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依然活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4.77亿元,共备案、核准技改项目102个,计划总投资35.7亿元。
“机器人”带来诸多好处
    “今年10月,这条自动化生产线就可以产出全新的继电器产品,技术指标将超过日本欧姆龙的同类产品。”看着“无人车间”里运转如飞的生产线,金海电子相关负责人踌躇满志地对记者说。
    这家以工控继电器为主打产品的企业,从去年年初至今,一年半时间累计投入5000万元实施自动化化改造,对标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欧姆龙。“自动生产线出产的产品误差小、质量好,所需人力也只有原先的十分之一。”企业负责人认为“机器换人”一举两得。
越来越多的镇海企业投身自动化的行列。8月24日,区经信局总经济师卢忠来到宁波精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铝工精密制造设备有限公司走访。精乐汽车部件计划投资1.5亿元实施年产200万套汽车门框自动化滚压生产线技改项目;铝工精密制造计划投资2600多万元引进加工中心等智能化成套设备,以突破产能瓶颈。
    “市、区两级都有‘中国制造2025’的专项政策,对于企业转型升级是一大利好。”卢忠认为,“越来越多的镇海企业已经熟知、接受自动化和智能制造,也意识到这是企业实现规模、质量、效益上台阶的有效路径。”
机器换人,不得不做的改变
    事实上,在资金流动性紧缩的当下,拿出巨资来投入“机器换人”和自动化改造并非易事,首先是投资巨大。据了解,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光硬件上投入就要数百万、上千万元,收回成本亦经年累月。“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企业利润遭到挤压,而大量的人工操作也不利于质量控制和企业管理。”在卢忠看来,“机器换人”不是企业想不想做的问题,而是不得不做。
    企业家的看法与主管部门的思路是一致的。位于招宝山街道的安德机械,采购了全新的打磨机械手投入铸件生产。企业负责人感慨:“不得不说,‘机器换人’投入资金庞大,短期内影响企业获利,但我们也看中长期的作用,能够减轻企业人力负担、减少工料浪费、提高产能。”
    “机器换人”并不仅仅意味着生产线的更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的当下,如果不能相应地提高职工素质,也会限制其效益的发挥。卢忠表示:“‘机器换人’还要求一线员工必须尽快向知识型生产者转型,起码要会用与硬件匹配的软件。”
事实上,实现了自动化之后,镇海企业还要迈向更高阶的智能化——员工还要结合自动化设备软硬件的特点,优化、调整、管理生产的全过程。这或许是“镇海智造”新的课题。
燎原之势,技改项目翻倍
    尽管尚处在智能制造的积累阶段,但随着“中国制造2025”发展路径的清晰,和企业对转型升级需求的明朗,“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在镇海区呈现燎原之势。
    “上半年共备案(核准)技改项目102个,同比增长1倍,计划总投资35.7亿元,同比增长5倍。”区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郑凌宏介绍道,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引领下,镇海区1至6月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4.77亿元,其中技改投资32.97亿元,“接下去,将强化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动态监测和动态调整,力争完成40个重点项目19亿元的投资目标。”
    此外,镇海区还计划建立500万元以上技改投资项目库,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库、智能制造和机器换人项目库,以保证工业投资接续繁荣;还将开展企业智能化改造可行性诊断,组织制造企业与工业工程服务公司、软件企业、装备企业对接,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的“交钥匙工程”。

 

(新闻来源:镇海新闻网) 

登录|注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