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省内动态 >> 丽水:整治“低小散”实招频出...
×

丽水:整治“低小散”实招频出

2017-03-29 15:30阅读数:24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丽水扎根,结出丰硕成果。该市“低小散”整治启动早、力度大、目标高、成效显,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涌现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典型案例。
    一、精准定位,目标为帅。该市正在推进“双示范”(即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行动,工业整规是重点,“低小散”整治是难点。只有目标更高,才能体现“双示范”;只有指标更严,才能实现“双示范”。该市以此为立足点,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从更高层面提出了“要打造浙江省生态工业示范市”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园区外基本无工业、园区内基本无非生态工业”的基本指标。该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入园一批、合理转移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工作原则,重点整治产业政策明确需淘汰的落后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产能和达不到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法律法规要求的、以及其他违法建设和生产的“低小散”企业(作坊)。
    二、挂牌销号,落实为要。该市摸底调研非常精准,经过地毯式排查,梳理出“一组数字”和“一张清单”,数字为“全市小微工业企业(作坊)7239家,园区内3463家,园区外3776家”;清单为“分三年,完成整治提升3000家”,且每一家都标注有“入园/转产/就地规范/关停”等措施分类,并明确时间进度表和责任单位。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阀门、铸造、竹木加工、石材加工等“低小散”行业整治2700多家,占园区外企业70%以上。下属县(市、区)举措扎实:如龙泉《三年行动计划》,挂牌整治600家,设专项资金补助企业;莲都整治“大港头(古堰画乡)木制品行业”,书记、区长轮流带队,每周7日无休,历时2个多月搬迁入园100多家(部分合并);青田整合全县所有阀门铸造和精加工企业,实现“全部入园、全部重建、全部纳管”;缙云将原来如天女散花、无处不在的石材加工点,全部搬迁入政府新建的石材加工园区;等等。
    三、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每一个小作坊背后至少是一个家庭,关停就意味着敲掉别人的饭碗”——该市充分体察民情、尊重民意,提出了“提升入园为主,关停淘汰为辅,先疏后关”的“方法论”。坚持在整治每一个行业的时候,首先思考“往哪里去”的问题,该市重点推进了小微园、标准厂房建设。如松阳县整治茶叶加工“低小散”,先建赤寿茶叶加工园,标准厂房34幢面积4.14万平方米,既安置加工户,也着眼茶叶加工规模化,该县茶叶加工由之前“粗加工、规模小、分布散”,转为集聚发展,涌现一批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的精深加工企业,块状经济效应明显。截至目前,该市已整治的2700多家企业(作坊)中,改造提升和整合入园有4300多家,占整治总量的60%,另有合理兼并实行股份重组有400多家,两项累计超80%。
    四、产镇融合,平台为先。“要环境,更要产业,要洁净,更要富民”——该市对小城镇环境治理工作理解深刻,坚持按“一县一品”、“一镇一品”发展绿色产业。该市对竹木、青瓷、茶叶、石雕、食用菌加工等重点农业和特色乡镇,从《规划》审查开始,就着眼分析农林产品特征,合理设置,实行“工业+旅游+互联网”结合,推进工业体验园区建设。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小微园、体验园14个,占地819.2亩,入驻企业470多家,在建园区8个。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产镇融合典型,如松阳茶香小镇、缙云机床小镇、云和木玩童话小镇等。以龙泉青瓷小镇为例,始终坚持一二三产渗透、产镇融合发展路径,培育出青瓷创意设计业、文化旅游服务业、青瓷艺术会展业等新业态,实现“青瓷工艺生产+产品营销+景点旅游”的全新经营模式,有青瓷工坊89家,带动就业2000多人,农家乐34家,年旅游收入2.88亿元。
    五、聚焦节点,规范为重。“能不能在关键工序进行控制,消除行业性的环境污染、安全风险”——基于这样的思考,该市在污染治理成本高、小企业为主的行业上摸索出一条“低小散”整治新路子。如云和木制玩具业,有两个环节特别引人关注,一个是前期锯板工序,噪音扰民、粉尘易爆,一个是后端滚漆工序,有毒有害、污染环境,而处理起来则成本很高,小企业承受不了。鉴于此,该县建立滚漆中心、锯板中心两个小微园,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环保处理,今年4月、7月都将投入运行,两道工序全部入园,可实现木制玩具全行业“零污染”。该市像这种对特定环节进行集中治理的产业还有很多,如松阳不锈钢的酸洗探伤环节、庆元竹制品喷漆环节等。

 

 

来源:经信委

登录|注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