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动省级试点。该市把“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4月21日,经省政府同意,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第二批“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市、区)名单,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吴兴区名列其中,加上第一批公布的南浔区,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区)全覆盖。全省试点县区覆盖率为43%。
二是出台三年计划。推动市政府印发《湖州市“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四个一批、五个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深化推进质量标准品牌三大升级行动,大力实施标准提档、质量提升、能力创新、品牌培育、交流合作、人才培养、品牌宣传等七项重点计划。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市、县(区)政府分别落实资金,通过“政府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推动“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各县区均出台了政策对起草“浙江制造”标准和通过“浙江制造”认证的企业分别给予10-30万元奖励。
四是加强梯队培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第三方组织作用,建立省级名牌产品、“三强”企业、“浙江制造”品牌梯度培育机制。结合产业特色,明确“浙江制造”品牌培育方向,把新型电池、现代纺织、特色机电、智能电梯、人造板、椅业、金属管业、物流装备等行业作为培育主导,建立50家企业的“浙江制造”培育库。
五是开展入企辅导。通过“政府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一企一导师”帮带制,邀请专家深入培育企业指导开展“浙江制造”标准研制、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活动,组织24家培育企业参加第三期“浙江制造”品牌训练营,今年完成培训720人次。
六是强化品牌宣传。加强与中国质量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合作,创新宣传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广泛进行宣传,10月26日在《中国质量报》整版形式报道,今年省级以上媒体报道达30余篇。
下一步,湖州将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继续深化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力争三年牵头制定“浙江制造”标准25项以上,打造“浙江制造”品牌企业10家以上。(湖州质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