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2007年落户台州,是浙江大学在省内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性产学研机构,也是台州目前最大的科创平台和科研实体。2007年10月,研究院成立浙大台州研究院机电研究所,为“台州智造”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常务副所长武建伟为核心带头人之一的智能装备研发团队,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了台州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跻身台州乃至全国泵阀自动化装备研发领域的领跑者。
怀揣技术的高精团队,为何没能和企业“热恋”?
回忆起研究所初创那些年,武建伟感慨万千。
在浙大台州研究院的众多机构中,机电研究所称不上是最高大上或科技含量最高的,但绝对是台州制造业最需要的一个平台。从2007年研究所成立至今,武建伟和他的团队已在台州市场磨合多年,可也不是一开始就顺风顺水。
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台州的五金机电、汽摩配、水泵阀门、机床制造等产业遍地开花,市场体量大,但处在金字塔尖的企业却屈指可数。面对这样一片创业环境,由一群怀揣技术的专业人才组成的机电研究所,应当是台州制造企业争抢的“香饽饽”才对。
然而事实却没有想象中乐观。“当时是政府领着我们进企业,我们有技术,企业有需求,但前几年接触下来,平台和企业牵手的成功率并不高。”武建伟说,“后来回过头反思,肯定是我们没找准企业的需求。”
在此之前,机电研究所以产品入手寻求合作,为何企业不感冒呢?武建伟解释,对于企业主来说,虽然高精产品谁都喜爱,但一款产品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盈利,最终的检验官是市场,而高精产品的背后是成本的大量投入,还得考虑性价比、可靠性等众多因素。而企业主所能拍板决定的,是团队能为企业省下多少成本、节约多少资金等实在因素。
认准企业需求,将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做到极致
追随着市场需求的升级,机电研究所将精力从做产品转到智能装备的研发道路上来,为企业做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成为武建伟等人的主要目标,而平台汇集的人才,几乎全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郑宣,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博士研究生,台州“500精英计划”人才,在机械加工装备方向独具所长;颜建国,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是信息化软件和物联网方面的专家……包括武建伟在内,研究所的40来名成员,拧成了智能设备研究研发的一股强大力量。
“他们大多是台州本地人,既能实现自我价值,又能为家乡作贡献,成员们无不尽心尽力。”武建伟说,虽然自己是山东人,但台州却是值得他倾心付出的第二故乡。
认准企业之所需,机电研究所能为企业从无到有开发一条全新的生产线,也能将企业原有的生产设备研究改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他们很快在台州制造业企业中闯出名堂。比如一家生产阀门的企业,原先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10名工人,代替以自动化生产线后,新开发的生产线能将人员成本下降到2人甚至1人,对于做到一定规模卡在发展瓶颈的企业来说,“机器换人”成了最直接的出路。
在采访中,武建伟提到了研究所研发的“陶瓷阀芯自动装配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攻克了陶瓷阀芯装配中零件数量较多、零件形状不规则、装配作业精度高等诸多难题,生产效率提高2倍以上,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杰克缝纫机、上海爱康集团、亿利达风机等知名企业均有应用,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而这简单道来的“小成绩”的背后,却汇聚了研究团队经年累月的无数心血。
感言
对于我们这群学技术的人来说,能“学以致用”的地方,就是最好的舞台,相比在高校的讲台上做学问,或许将胸中所学造福企业和成就团队,那是知识更好的展现。经过这十来年的打拼发展,我们越来越觉得落地台州是正确的选择——不仅是台州的企业给了我们极大的展示舞台,台州的政府部门也为我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和支持。
既然选择扎根台州,我们必定尽我们所能,不负浙大台州研究院这么好的平台,为打造“国际智造名城制造之都”的台州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