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助力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在业内人士的热盼中已悄然出台。
近日,财政部发布《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对于满足支持条件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首50台风电机组,中央财政将按600元千瓦的标准予以补助。据测算,该办法规定的这一补助标准,相当于风电设备生产成本的10%左右。
业界普遍认为,在国内大力发展风电的大背景下,这一利好消息无疑给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注入了一剂兴奋剂。消息人士透露,此举将有利于促进风电设备国产化,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对整个风电产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市场需求旺盛
近十年来,全球风电获得了超常规发展。这种现象取决于支撑风电发展的一个条件和三个驱动因素:即全球存在丰富的风力资源,全球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高油价和风电机组制造技术逐步成熟。
国内《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一系列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实施,启动了风电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相关人士介绍,去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达到345万千瓦,总装机达到605万千瓦。提前三年完成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风电达到5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
“目前国内电源结构70%是燃煤火电,对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专家介绍,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中国风力资源列世界第三位,资源丰富且可大规模开发。
全球风能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国内已开发的风电资源仅占可开发风电资源的0.5%。据此,风电成为中国重点扶持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之一,前景十分广阔。据权威人士预测,风电作为最具大规模商业开发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必将得到超常规发展,未来国内风电机组需求仍将高速增长。2008~2010年将分别达到483万千瓦、628万千瓦和753万千瓦,同比分别增长40%、30%和20%,三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
然而,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风电机组目前仍是供不应求。首先,风电机组国产化率的要求限制了风电机组的进口。从2006年开始,新的风电特许权招标政策迫使国际厂商在中国建立工厂,进行本地化生产。其次,本地企业产能的扩张需要时间。由于风电是新兴产业,风电人才的缺乏成为风电机组产能短期内大幅提高的最大障碍。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国际厂商目前建厂,真正的产能释放也需要2~3年;而本土厂商如果是引进技术,真正形成大规模的产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2009年以前,国内的风电机组仍然供不应求,缺口将由进口机组填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人士表示。
技术日趋成熟
近年来,随着国内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大,并网性能不断改善,风电机组制造技术也日趋成熟。
与西方先行国家相比,近十年来,国内大型风电机组制造业基本从零起步,目前已经掌握了750千瓦机组整机和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实现了批量生产。目前国产兆瓦级变速变桨恒频机组正处于研制或引进阶段,部分机组投入运行,且运行效果良好。
事实上,风电制造业存在很高的进入门槛。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同时,资金门槛较高。风电机组制造属于资金密集型的高科技装备制造行业,前期投入较大。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产生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再有,由于国外的技术壁垒,对缺乏技术积累的新进入者有较大障碍。大型风力发电机设计制造十分复杂,涉及多个前沿学科知识,也需要企业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正在蜂拥进入这个领域,投资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其中有以金风科技、浙江运达等为代表的行业先行者,他们很早就意识到风机制造领域中的机会,抢先介入这个市场。以东汽、哈电、上电为代表的传统设备制造商也强势介入,这些企业大多经济和技术实力雄厚,从一开始就瞄准国际主流的兆瓦级先进机组,具有很强的追赶实力。与此同时,国外风机制造商纷纷在国内独资或合资建厂。
但是截至目前,国内风电机组制造业仍未形成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
政策暖风频吹
中国风能协会人士表示,风电领域“尽管看起来红红火火,但是风电的钱并不好赚。”该人士介绍,不少企业大规模的风电投资,不仅没有产生预期的利润,而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亏损和风险。他认为,目前国内还没有掌握风电设备的关键技术,昂贵的进口设备直接造成了风力发电的高成本。
资料显示,风电机组约占风电投资的70%,企业的成本压力显而易见。
对于风力发电这一新兴产业,国家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先后出台了包括宏观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面对国外企业的强势竞争,国家通过规定风电机组国产化率,扶持本土风电机组制造企业,使其在发展初期免遭外国企业的直接冲击。近日,财政部发布《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将进一步降低风电设备的生产成本,有效促进其发展。
业界普遍认为,国内风电机组制造水平尚未达到“自主”的程度。风电产业链还没形成,风电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瓶颈。专家分析,国内风电机组制造水平要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还需时日。部分企业风电机组制造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个过程将持续到2010年左右。从这个层面说,国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将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风电产业展翅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