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瞿国春致辞表示,近年来,我国无人机产业爆发式增长,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国民用无人机总产值超过300亿元,无人机产品交付约300万架,70%以上出口海外。无人机应用领域更加拓展,服务保障日益完善、在应急救援、物流快递、城市空中交通等领域均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无人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航空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用航空、低空经济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已成为衡量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无人机产业发展。今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我国首个无人机专门管理法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对无人驾驶航空器从设计生产到运行使用进行全链条管理,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我国无人机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全面阐述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和应急救援的未来前景。刘大响表示,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用途多、限制少,升级快、种类丰,新能源、前景好等诸多优势,在低空经济发展重大机遇下,无人机将迎来发展新高潮,引领带动低空经济实现展翅高飞。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斌在“工业无人机低空经济应用实践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中预测,未来,工业无人机将随着应用场景的丰富实现快速发展,全球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明显超过消费级无人机。
绵阳打造无人机产业高地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航空工业基地,绵阳航空装备制造技术实力雄厚,无人机产业发展生态优良。在航空沃土环境下,中国(绵阳)科技城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在国家前沿科技方面,有着十分深入系统的研究。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中国(绵阳)科技城肩负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的使命,积极培育发展无人机产业,加快打造无人机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据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云介绍,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坚持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将无人机产业纳入全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形成了集研发制造、产业配套、运营服务、空域资源为一体的无人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绵阳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推动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无人机产业基地,着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法旺发布《无人机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绵阳无人机产业发展建议》,提出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将成为未来无人机产业发展新趋势,应以应用场景需求为牵引,充分发挥绵阳市科研实力优势,快速构建无人机产业体系,打造全国无人机产业基地。
会上,还举行了签约仪式。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经开区、科技城新区、北川羌族自治县分别与成都航维智芯科技、海南陆垚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四川泛美智飞科技、玉溪建福集团机床、湖南中南智能装备、众芯汉创(北京)科技、国投互联产业基金等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
以“创新引领·擎动未来”为主题,大会由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中共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作为支持单位,中共绵阳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绵阳市经济合作局、涪城区人民政府、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大会还将同期举办三场专题研讨会,包括无人机应用及服务研讨会、无人机领域相关政策研讨会、无人机企业投融资对接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