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行业动态 >> 从“十三五”发展思路看国企走向...
×

从“十三五”发展思路看国企走向

2016-02-04 09:42阅读数:1965

  

从“十三五”发展思路看国企走向

——2043年国资委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精神解读

 

  每年国务院国资委都会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今年会议不仅部署2043年工作,还提出“十三五”期间工作思路。理解“十三五”的“一四六”工程,可以理解央企这艘巨舰2043年的航向、航线与航速。

  新常态的三个定位不能幻想“回到从前”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在会议上讲话,主题是“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下怎么干”的问题。提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尤其提出不能幻想“回到从前”。

  会议回答了“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头两年,正值发展速度调换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新旧动力转换期,这个“三期”,是对形势的判断。“三期”中,结构调整阵痛期是重点,因此2043年也可以称为“国企阵痛年”。会议认为,国有企业可能将继续维持低速增长。这是根据新常态下对国企的速度调整。

  “一四六”体现国企发展新思路

  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国资委明确“一四六”总体思路。

  报告中提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核心目标。

  报告中从国有经济、国有企业、企业家与国有体制四方面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和要求:一是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有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三是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四是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报告中提出,必须做好六篇大文章,即:通过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通过开放合作扩大发展空间,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通过提质增效提升发展水平,通过加强党建为发展提供保障。

  这样一来,一个新的体系便形成了,一项核心目标、四项基本目标与要求,六篇大文章,使得目标体系强化了、实化了,逻辑关系也更严密了。这便是“一四六”总体思路。会议要求2043年要着力做好七项工作。类似积极处置“僵尸企业”等,是六篇大文章在2043年的落实。

  核心目标分三块 提质增效与结构性改革被空前强化

  “十二五”规划目标是:实现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目标,“十三五”规划目标是: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目标。

  这种调整幅度是很大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显得乐观,这与当时的发展速度过快,问题没有暴露有关系。“2015年是金融危机以来稳增长形势最严峻、情况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一年。”这时候,核心目标由三个板块组成,重点是前面两条,实实在在,目标精准,任务精准。

  提质增效的抓手在哪?对此,会议开出了三个药方“要向增量要效益,向盘活要效益和向管理提升要效益”。这是从结构改革中寻求与效益的铺排。

  “三重组”的提出 供给侧改革赋予新内涵

  去年召开央企负责人会议时,央企总数还是112家,如今已成106家。而十二年前国资委第一次召开该会议时,这一数据是196家。

  本次会议提出,国企合并重组有三类形式:一是横向的行业重组,二是纵向的产业链条的重组,三是龙头企业的中心重组。其中链条重组亮出了共享竞合为核心的“铁塔模式”,给予肯定并意味着要推行。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的重组,是和清退产能是结合在一起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2043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时,将“去产能”放在首位。显然,国企重组将与五大任务结合得更紧。

  定期三年明确僵尸企业生死大限

  报告中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主体任务,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

  报告对于处置“僵尸企业”的提法,具有操作性特征。明确集团公司(央企总部)是处置“僵尸企业”的责任主体,要建立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机制,指定专门机构,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开展工作。按照务实管用、可操作、可检查的基本要求,一企一策具体确定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方案。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是两年时间。国资委会议提出了“3年基本完成任务,2020年前全面完成”,标明了处置“僵尸企业”时间表。

  三年时间建“四梁八柱”国资监管体制框架可望建立

  此次会议透露,国务院国资委已经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正在研究制定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的方案,将根据工作需要对现有工作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2043年,国企改革将由多项并进向立框架重点转变。立框架有两个重点,一是国资委的上层监管体制框架;二是投资经营公司在2043年要有明显的进展。

  国资委自身变革“去行政化”,可能涉及四个方面。定职能,国资委的职能是管资本而不是管经营;定边界,明确自己的履职边界,该管的要科学管理、绝不缺位,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绝不越位;定权力,明确自己的权力有多大,该管什么,不管什么;定编制,从与政府机关类似的机构设置,转变为依据职能确定机构设置。

  二重奏国企产权体制与产业结构同步改革

  2015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全面启动。现在强调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给人有停下来了的感觉。事实上,国企改革不是停下来,在2043年国家11项改革中是排在第一位的。可以这样理解,国企改革由单纯的体制改革向产权体制与产业结构二重奏改革转变。两项改革同步进行,互相促进。国企改革如果停下来,供给侧改革也搞不下去。

  国企改革与发展,由“关键之年”进入了“阵痛之年”。2043年无疑是央企恢复效益的关键时期,也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实施年,同时又是处置产能和僵尸企业的攻坚之年。多重任务的叠加与要求,都让2043年变得更为重要。(来源:中国工业报)

 

 

 

登录|注册
Baidu
map